查看原文
其他

哺乳期妈妈在外体面地喂一次奶,有多难?丨谷雨数据

谷雨×数闻 谷雨数据-腾讯新闻 2020-09-03

图丨视觉中国


出品丨腾讯新闻


“生了孩子后,基本没出过远门,围着小区走一圈就算是出远门了。”孩子两个月大的小P感慨道。

孩子的“饿”不分时间和地点,在众目睽睽下喂奶,哺乳妈妈的尴尬和压力可想而知。本应帮助妈妈实现体面喂奶的母婴室,却“很少用,环境很差”。


难道妈妈们选择母乳喂养后,都不能出门了吗?

母婴室——哺乳妈妈的守护者

有了母婴室,妈妈们才能安心外出和工作。

据《中国母乳喂养因素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97%的妈妈都有在公共场所哺乳、给孩子换尿片、休息的需求,然而不到40%的妈妈能够在公共场所找到母婴室,超50%的妈妈只能在卫生间、隐蔽场所或就地解决。

缺乏母婴室不仅会减少妈妈的外出,还将影响妈妈的喂养方式。60.2%的妈妈曾因为在公共场所哺乳不便而减少了外出,还有27.2%的妈妈因为公众场所哺乳不便而给孩子喂婴儿配方奶粉。

没有母婴室,哺乳妈妈尚能选择减少外出,但恢复工作后继续坚持继续哺乳才是真的挑战。

报告发现,仅有8.22%的公司设有母婴室,远远无法满足职场妈妈对哺乳的需求。23.5%的职场妈妈无奈成为“背奶妈妈”,18.7%的妈妈更被迫选择断奶。



工作场所提供的支持对职场妈妈们坚持哺乳有着重要作用。工作场所设立哺乳室、提供可存放母乳的冰箱将使职场妈妈恢复工作后继续母乳喂养比率提高8.9个百分点和14.1个百分点,纯母乳喂养率也有所提高。



可存放母乳的冰箱本应是母婴室的一部分,但很多公司只配有员工冰箱,并没有独立的母婴室。退而求其次的职场妈妈小C认为“没有专门的母婴室没关系,只要公司有坐厕就可以。但挤出来的母乳常温只能放6小时,(如果有冰箱)我可以挤了奶就放冰箱,晚上带回家”。


数量太少——北京母婴室负荷量是东京的20多倍

近年来,多座城市加大了对母婴室的投入,一线城市及新一线城市的母婴室均过百家,其中上海公共场所母婴室已达到2247家。但母婴室的人均数量与东京等母婴文化深厚的城市相比,差距仍然不小。

以2018年的新生儿数量对比,一间母婴室在北京需服务549名新生儿,东京仅为20名。哪怕是我国母婴室数量名列前茅的城市上海,跟东京23区5444家母婴室数量相比,也少了三千余家。




找到母婴室并不简单。绝大部分城市没有专门的搜索网站对母婴室进行导航和信息分类,而普通地图类APP对母婴室的信息和具体位置收录也不全面。


杭州母婴室的信息可在“杭州健康通”的APP上查询,深圳母婴室可在“深圳女声”和“深圳市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的微信公众号上搜索。

设施不完善——合格的母婴室太少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2013年开始发起“母爱10平方”的活动,提倡在公共场所和办公场所设立母婴室,并提出了一个合格的母婴室应该具备的最低要求。


其中,公共场所的母婴室应备有座椅、盥洗池或免洗洗手液,提供整洁、安全和私密性保护。办公场所的母婴室在此基础上还需提供电源接口、冰箱、小桌子和小橱柜。


六年过去了,中国城市的母婴室达到这个合格线了吗?


我们走访了广州、北京两地,发现目前母婴室的分布场所较为单一,集中在商场、地铁站和机场,而且配备差距悬殊


在实地走访中发现,最简陋的是地铁站的母婴室,只有简单的凳子、镜子、垃圾桶和工作台,甚至连门都无法反锁。商场的母婴室环境较好,有可以上锁的独立隔间、尿布台和温奶器等,还可提供婴儿用品的借用。但商场的母婴室数量较少,平均一个商场有2-3间,每次只能服务单个家庭,等候时间太长,有妈妈等不及,便蹲在母婴室外面简易冲奶。


环境最好的是机场和写字楼。不仅做到了功能分区,有公共区、游乐区和哺乳区等,还贴心地配置了奶瓶消毒锅、净水机、消毒器,婴儿推车等。



理念落后——母婴室隔绝了男性参与育儿


很多城市的母婴室在设计时,主要考虑空间的利用率,在一间母婴室内设置了多个没有隔断的哺乳席位,却忽略了妈妈们的隐私。


数据显示,在公共场所、男性亲友和女性亲友面前哺乳,妈妈们都会感到尴尬。



孩子七个月大的职场妈妈小C抱怨称,大部分母婴室没有独立、可上锁的哺乳室,导致她即便在母婴室里也不太愿意哺乳。

“不是说只有女人在,我就好意思(哺乳),更何况有些妈妈带着的其他小孩有些也不算很小。我不知道不上锁是为了安全还是其他因素,但我的个人隐私没有被重视到。只在老公陪同的情况下,我才会使用外面的母婴室。”

但不是所有母婴室都能让男性参与育儿。

调研中发现,部分母婴室禁止男性入内,即便没有禁止,爸爸们也只能等候其他家庭使用完,才能入内。母婴室成为以家庭为单位使用的场所,周转率和空间利用率大大降低。


一位妈妈苦恼地说:“(没有隔间)真的很不方便,特别是亲喂母乳的妈妈们,想要老公搭把手清理下尿片都不行。”她身旁抱着孩子的先生点头称是。


虽然是“母”婴室,但育儿却是两个人的事。

社会育儿观念在变化,我们的工作场所和公众场所准备好了吗?但可以确信的是,需要改变的绝不是哺乳妈妈们。

参考资料:

天猫大数据《公共场所母婴室现状、需求和建议调查》

第一财经《中国城市母婴白皮书》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母乳喂养影响因素调查报告》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母爱10平方”官方网站

智联招聘《2019年职场妈妈生存状况调查报告》


撰文|方黎*、素岩*

采访|方黎*、石璇*

设计|石璇*

编辑|肖恩*

*为共同版权方数闻团队成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